走进嵩明

嵩明县2019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情况工作年报

发布日期:2020-09-20 来源: 嵩明县人民政府


一、 高效完成2019年工作任务

(一)昆明市及滇中新区下达任务指标

(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县“两会”及县委全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以制度保障广大群众文化权益

()夯实基础,逐步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突出重点,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四)在今年疫情防控

三、 特色亮点工作

(一) 求真务实强措施,惠民活动暖民心

(二) 建好队伍夯基础,打造示范树典型

(三) 文艺创作出精品,文旅融合显成效

一、 高效完成2019年工作任务

(一)昆明市及滇中新区下达任务指标

1.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完成率

截至目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已完成80%,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紧盯目标、落实内部分解的任务、整合资源,加强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确保目标圆满完成。

2. 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嵩明县辖5个镇(街道),75个村(居)委会,共有户籍人口30万人。全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每个(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文综中心),其中省一级文化站2个、三级文化站2个;建成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75个,配置图书10余万册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嵩明支中心1个、镇(街道)电子阅览室5个;县级综合广场 2个,镇级活动广场3个,村级文体活动广场40个。全县共有文体协会、社团20个,艺术培训机构62家,有232支民间文艺演出团队。

(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在设施管理使用方面,各镇(街道)文化站(文广中心)、村(社区)文化室都按照“五有”标准进行设施建设落实。在设施场地使用方面,做到有明确的开放时间、公开使用管理办法、落实使用管理登记。

在开展服务方面,2019年,我县5家综合文化站,每家累计1440小时,电子阅览室使用人次达到6120人次;免费文化活动341场,惠及民众41.4万余人次;举办展览16次,惠及民众5400余人次;培训活动49次,培训6400余人次。

我县75家村(社区)文化室,举办培训展览共计280次,惠及民众3万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共计450余次,惠及民众15万人;每个文化室均配有文化管理员,免费开放累计2000小时,每个农家书屋新增2000元图书,对图书借阅进行登记。

此外,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培训展览等活动,协助做好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做到开展活动有记录、有图片、有资料。

)县“两会”及县委全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为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我局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以“中国梦•嵩明情”为主题主题举办了系列文旅活动,主要有:春城文化节系列活动,县城兰茂广场举行的“乡村大舞台”贺新春文艺演出,嵩明县第七届武术春节展演,嵩明县七人足球赛赛,杨林镇迎新春舞龙民俗文艺踩街表演,小街龙狮民俗巡游及比赛,法界寺、海潮寺迎新春庙会,猜灯谜、文艺展演、舞龙舞狮等;牛栏江镇第六届马樱花文化旅游节、嵩明县图书馆兰茂讲堂、三易斋师生书画展、嵩明县三八妇女节文艺联欢晚会、扫黑除恶快闪活动、嵩明县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嵩明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合唱比赛、嵩明县民族民间音乐协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非遗专场音乐会、嵩明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晚会、国庆节升旗仪式、嵩明县第四届“花博会”暨兰茂健康文化节、嵩明ccpc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汽车嘉年华系列活动,传统戏曲暨嵩明县非遗文化、兰茂文化、红军长征过嵩明红色文化展览进高校、进社区、进景区。

二、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以制度保障广大群众文化权益

嵩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具体要求,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2017年已出台《嵩明县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县文旅局细化政策措施,严格落实相关要求,先后出台了《嵩明县基层公共文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嵩明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长效。2019年,结合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出台了《嵩明县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了当前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内容措施和保障机制。

(二)夯实基础,逐步完善文化阵地建设

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全县各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其中原嵩阳为国家一级、省一级文化站,杨林为国家三级省一级文化站,小街、牛栏江为省三级文化站,杨桥为2018年新建,暂未定级全县所有村(社区)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在县公安局、县法院、县信访局、嘉丽泽景区、农业园区海盛公司(外资企业)、碧桂园小区等地创建县图书馆分馆或流动图书馆。2019年为服务好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专门购买盲文书籍,在县残联建设了残疾人图书流动点。坚持每年固定投入15万元,为每个农家书屋补充2000元新书。2019年我县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建设财政预算经费已到位211.29万元。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县文旅局又整合拨付资金203.808万元,专项用于基层文化站、室建设。

认真实施文化扶贫工程。近年来由我局筹资180万元招标采购的体育器材和音响,已全部配发至全县58个贫困自然村和43个农民健身工程点;另外筹资40万元,支持小街匡郎等贫困村建设文体活动广场,并对杨林大树营、杨桥西山等村组织的文化活动给予补助。和组织部、民政局等共同完成13家村级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018年投入100万元采购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进一步加强了村级文化中心的服务能力。

是扎实推进公共文化领域改革。今年公共文化共有三项改革任务,目前我县已完成文化馆、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阶段主要任务,成立了第一届理事会,制定并通过了两馆管理《章程》;正在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改革工作。

(三)突出重点,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近年来,我县结合实际,通过实施文化阵地品质提升工程、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实在。各级文化单位常年举办书法、美术、摄影等展览,组织开展各类演讲、知识竞赛、读书等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惠民活动,为农民送戏、送电影、送书、送春联、送温暖,深受群众欢迎。县、镇(街道)、村(社区)每年举办文化、科技等各种培训300多场次,开展百人以上规模的文化活动400多场次;每年免费为农村放映公益电影900多场次,各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每年新增图书300册以上,订阅不少于5种报刊、20种杂志。2019年配合省花灯剧院送戏下乡,演出遍及全县5个镇(街道),20个村(居)委会,还将完成市、县戏曲进乡村活动20场次。

二是文化品牌活动隆重热烈。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始终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丰富内容上突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立足我县的历史人文资源,通过积极扶持和引导培育,着力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乡村大舞台、迎新春文艺演出、龙腾狮跃闹元宵龙狮大赛、海潮寺山歌节、大树营桃文化节、西山苗族花山节等经过多年的坚持,已成为群众参与面最广、氛围最热烈的文化品牌活动。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一只音箱引爆城乡热舞,全县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丰富多彩,声势浩大;全县的业余文艺演出队,常年活跃在城镇社区、村村寨寨,为城乡群众源源不断提供精神食粮;各类民间文艺组织和晨晚练点拥有的近万人的活动队伍,已成为宣传政策法律、倡导文明风尚、抵制落后愚昧、建设和谐嵩明的生力军。

(四)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嵩明文艺工作者也充分发挥了文艺抗疫的特殊作用,全县由宣传部(文联)和文旅牵头,组织广泛征集了书画、诗词、花灯说唱、小戏等文艺作品大力宣传抗击疫情中的正能量,全县“悦读嵩明”微信平台共发布“艺”心抗疫文艺优秀作品14期,“云上嵩明”反映嵩明人文特色作品5期,“嵩明文旅”文艺抗疫6期。其中面塑传承人蔳洪的抗疫面塑作品《大爱有痕》由省文化馆推送至新华客户端,点击量突破42万,滇中新区报也作了专题报道。

四、 特色亮点工作

(四) 求真务实强措施,惠民活动暖民心

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指导思想,围绕让群众“感兴趣、生共鸣”的活动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千余场次,惠及群众30余万人,我县成为全市文化活动最丰富、群众基础最好的县(区),高频次的普及推广活动,有力推进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和民目标的实现。

(二)建好队伍夯基础,打造示范树典型

一是为抓好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建设,对文化队伍实行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各镇(街道)文综中心保证了3个以上人员编制,每个行政村设置一名文化管理员,并每年每人给予2400元工资补助。

二是关心重点文化户、花灯龙狮文化传承人、文艺骨干等群体的成长,从设备、资金、文艺活动、组织培训等方面,对优秀业余文艺演出队给予资金扶持,配送便携式音响和演出服装等,帮助、指导、培养锻炼基层文化人才。

三是着力示范点建设。嵩阳文化站、龙街社区、官渡社区被列为市级示范点,官渡社区、哈前村委会还被列为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坚持每年创建5家县级文化特色村(社区),并给予每村5万元奖补资金。

(三)文艺创作出精品,文旅融合显成效

近期正在筹划出版两本书,一本为《嵩明花灯优秀剧本选集》,收集了1978年至2018年间在各种比赛中获奖的花灯小戏、小品和歌舞作品51个,集结成册,已交出版公司排版印制,计划于7月上旬成书;另一本为《嵩秀乐韵-杨文平花灯音乐集》已经于4月成书。

嵩明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9月20日

分享到:
收起